首页艺术品行业资讯艺术品投资将成为证券、楼市后的第三大民众投资产品
艺术品投资将成为证券、楼市后的第三大民众投资产品
2016-11-08     阅读字体大小: [中] [大]

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洗礼,中国人已经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财富观,积累了许多投资经验,短短几十年时间里,中国催生了世界第一的投资市场,股市、楼市、期货、信托、基金……西方有的投资渠道,中国都有了。

快速发展导致中国的投资市场虽然大,但却并不完善;股市的低迷、楼市的反常、投机心态的盛行,都在说明中国当下的投资市场已经严重失衡,这种失衡造就了“中国散户”这样一个充满悲壮与坎坷的群体,他们以自己的血汗钱支撑起中国巨大的市场,却总是成为被洗劫的人群,除此之外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甚至道德压力,显而易见,有失公道。

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历史兴衰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市场:散户兴,则市场兴。要让万亿“中国散户”站起来,不能只靠刺激,更重要的是反思问题、创新模式。

艺术市场+互联网+金融化+藏家\投资人”就是基于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事物。

中国式投资市场:价值缺失,干炒盛行

世间万事都有其客观规律,投资市场也不例外,这个基本规律就是:有价值才有增值,有增值才有红利——说白了就是:没有创造新价值,哪来的钱可分?

但反观我们当下的各种投资,却正是这样分得不亦乐乎,也让中国民众有了一种奇怪的思维:不问价值来源,只求高回报,这也是中国散户悲剧的根源之一。没有创造新价值,但大家却在分钱,分的是什么钱?

答案就是:散户之间彼此抢夺财富,一群人牛市的狂欢背后,是另外一群人的破产跳楼。

如果说“投资”是一种共享经济,那么中国式投资显然已经违背了这个规律,根本没有实现共赢,而是走向了“投机”,极端的投机就是赌博——有句老话叫做“十赌九输”,简单透彻。

毋庸讳言,股市乱象、楼市泡沫、P2P丑闻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——价值没有增加,回报却疯涨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干炒”,干炒的结果必然是击鼓传花,只要有“最后一棒”的存在,“中国式散户”就会一直存在,总有最后一群人的财富被洗劫;不创造新的价值,你争我夺、洗劫散户的怪圈就不可能打破,中国的大众投资渠道就始终难以打开。

结果就是,要么中国的社会财富向国外流失,要么就是野蛮的民间热钱暗潮涌动。

艺术品投资是股市之后的风口

中国的投资市场如此巨大,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烈,但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渠道却空前狭窄,仔细分析起来无非这六大原因:

1、股市在经历过九十年代的历史红利期后亟待转型,近年股灾频发,民众日益对其丧失信心。

2、楼市分化严重,一二线城市投入太高且政策不明朗;三四线城市库存严重,增值困难。

3、基金投资、信托理财门槛太高,不适合中国广大平民投资者。

4、银行储蓄和理财回报屡创新低,跑赢通胀都很困难,难以吸引民众。

5、P2P在盛极一时后也逐渐剥去高回报的光环,打回原形;频频跑路导致政策收紧。

6、贵金属交易所,白银,原油现货等投资场所频遭管制叫停,一批类似交易场所面临政策困境。

屋漏偏逢连夜雨,在中国百姓苦于寻找投资渠道的时候,人民币贬值大潮随之而来,使得百姓财富雪上加霜,当下一个有目共睹的趋势是,咱们中国的东西,除了房子,其他的东西貌似都越来越不值钱。且不说找一个好的投资渠道,连找到不易贬值的资产都很难。

但是,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,危机的同时也蕴含着机遇。

这个机遇,就是近几年已经确认成为趋势的“艺术品投资”。投资,就得先找到不容易贬值的东西,艺术品恰恰就是这样一种东西。

艺术品投资对中国百姓来说可能是新事物,但在发达国家的投资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,与股票、地产并列为当代社会投资三驾马车,这三驾马车中国已经拿来了两架,但最重要的这一架,却在中国尚未普及。

之所以说这是“最重要的一架马车”,主要有3个原因。

1、中国当下急缺有效资产,当概念股、碳排放权、不良债权都成为资产的时代,凝聚着文化共识、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品没理由缺席。

2、与其他国家相比,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,艺术品资源占有绝对优势,理应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——显然这也是中国高层已经意识到的。

3、艺术品本身具有天然的抗通胀属性,西方国家常常将艺术品作为经济萧条时期的抗通胀利器,换言之,当前两架马车失灵的时候,正是艺术品发挥作用的时候。

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,高层政策频出、民间市场活跃。在艺术品市场这件事情上,中国政府和民众毫不费力地达成一致,发出同样的声音,这说明时机已经来临,艺术品投资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投资市场的风口,这是历史的选择。